这个融合人看起来普通甚至无害,不像是擅长引发冲突的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展现出一种深刻的危机潜力。木星的任务是始终寻找意义,而现在遇到了冥王星,后者向它暗示什么才是信仰,一条注定的死胡同开启了。
每当一个人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知者,自己的洞察力是正确的,那么从这一刻起,他们就永远的僵化了。
“信仰”实际上意味着“非知识”。因此,在这个领域中自认为知道某些事情的人,就处在“魔鬼的厨房①”中。
① 魔鬼的厨房:隐喻在陀氏小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里的人物总是被放在一个不可能的、几乎是超现实的残酷环境里备受折磨,以使作家对他们的灵魂进行“测量、研究、实验”。
木星是“内在的治疗师”,你需要始终清楚的记得这个人物。但记忆不是一个静态的事件,而是想要涌入新风景的流水。然而,如果人们相信他们知道,他们实际上就建立起了一道堤坝,切断了生命的河流,记忆之水不再能够继续流动,它变得污浊并逐渐消亡。灵魂世界的风景也不再富饶。
人们没有意识到,当今大多数宗教已经石化为教条(宗教上要求信徒绝对遵从的信条),他们的仪式不再是为了引导人们走上发展道路,而是只想把他们束缚在某个僵硬死板的神像上,让人们遵循它的创始人所订立的原则,不得偏离。大多数宗教里的仪式今天也都只是“黑弥撒②”。
② 黑弥撒:黑弥撒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撒旦崇拜的仪式,其中可能包括活人祭祀、吸毒、重金属乐和性变态等行为。
黑弥撒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关于巫术和恶魔崇拜的传说。据说,这种仪式通常在正统的弥撒之后举行,并涉及对基督教圣礼的模仿和歪曲,包括使用祭坛、祭品以及倒置的十字架等符号。在这些仪式中,参与者会进行动物甚至活人的献祭,以此来表达对基督教教义的蔑视,并试图获得恶魔的力量。
尽管这些故事在流行文化中广为流传,但历史学家认为大部分关于黑弥撒的描述是虚构的,并且真实的历史记录非常罕见。有学者指出,所谓的黑弥撒很可能是后来编织的故事,而非实际广泛进行的仪式。
然而,这一概念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却经常被描绘,成为了许多哥特式小说和恐怖电影中的常见元素。例如,某些作品会将黑弥撒描绘为邪恶力量的聚会,伴随着恐怖和神秘的氛围。
黑弥撒作为一个文化概念,已经超越了它最初的宗教含义,成为了现代流行文化中一个引人入胜且颇具争议的话题。
这就像贩卖或购买“积极思考③”一样 —— 这不过是一种与上帝做生意的尝试。牧师、治疗师和身心灵导师们很容易成为推销员,他们只想卖给你一些东西,并要求你用灵魂的一部分作为回报。识别这种内在人格的标准是:我不再有任何疑问!我知道了!由此传达了一种使人不自由的教义。古鲁(GURU)则是想要将你束缚在他的思想上而不是你的成长上的老师。他想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因为这是他知道的),这样你就不必再靠自己去寻找了。这个人在精神上把你绑在了某件已完成的事物上,而不是在某件开放的事物上。然而,真正的信仰是对开放之物的绑定,对要求进一步前进的东西的绑定 —— 超越每一个思想,超越每一个界限,进入记忆的开放性。然而,古鲁(GURU)向你展示了一个封闭的理论,并要求你在这个系统内安家落户,成为一个被束缚的囚犯。
③ 积极思考:也被称为正面思考或乐观主义,是一种心态和哲学观点,强调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事件和挑战。这种思考方式鼓励人们专注于积极的一面,忽略或最小化负面的影响,并相信好事将会发生。
每个教派都包含这个元素,每个治疗方向都想把你牢牢地钉在发现者的基本原则上,你不能偏离这些原则。
从另一方面讲,这张卡片也包含了这样的提示,即为了保持记忆,或者学会信仰,人必须要在一定时间内让自己受制于(并绑定于)一个系统,以免陷入无结果的任意性中。